![]() |
在2017年12月28日舉行的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推進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標準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等產業發展重大戰略的主要手段。從2015年以來,工信部已累計批準發布行業標準7264項,推動我國企事業單位牽頭開展343項國際標準制定,2017年又遴選出首批106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工業通信業標準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標準在促進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等方面的指導、規范、引領和保障作用日益凸顯。
標準是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其實質是產業利益的分配和產業鏈的分工。當前,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但發達的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尚未完成,全球性的技術標準尚在形成中,這是實現我國產業和標準“換道超越”的良好時機。
羅文強調說,標準已從傳統意義上的產品互換和質量評判的依據上升為產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事關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工作。
據介紹,工信部組織制定了化工、機械、輕工、兵工民品、電子、通信等19個行業和節能綜合利用等4個綜合性領域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并已實施。陸續印發了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智慧家庭、機器人、無人機、鋰離子電池、太陽能光伏、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或建設指南。
同時,以工業通信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等為行動綱領,重點支持了系列產業發展急需、具有創新技術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制定。2015年以來,共批準發布7264項行業標準,完善了標準體系。
“下一步要瞄準3個重點,就是圍繞國際性、先進性和公益性強化標準工作。”羅文表示,在國際性方面,要加快國際標準轉化工作,確保到2020年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在先進性方面,大力培育發展先進團體標準,鼓勵將創新技術納入到團體標準中;在公益性方面,扎實做好強制性標準、基礎通用標準和重點產品類標準制定,優化政府標準供給。
目前工業通信業國際標準轉化率達73.4%,轉化率不斷提升。中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以國際標準提案為核心,工信部推動我國企事業單位牽頭開展343項國際標準制定,其中《智慧可持續發展城市總體規劃》等197項我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國際標準話語權,增強了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工信部科技司司長陳因介紹說,2018年,工信部將緊扣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消費品提質升級等重點任務,不斷提高重點和基礎公益類行業標準項目比例,優化完善標準體系結構,提升政府主導制定標準供給的質量和水平,引領和服務兩個強國建設。
廣告代發http://www.b2bxc.com/